1、判断题 《辛丑条约》的签订,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谅解,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帝国主义列强在“和约”中“不侵我士地”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已将中国领士瓜分殆尽
B.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D.清政府已彻底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包括
A.利用、限制、改造
B.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3、判断题 下列关于1954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成果
B.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C.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第一次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
4、判断题 (36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国孝道对立起来。佛教只好迁就现实,暂时韬晦。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撞击阶段一过,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
——摘编自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1)阅读材料一,以佛教传人中国为例,简要说明文明交流中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8分)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1)亚欧非大陆其它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2)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
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摘编自埃德蒙·柏克Ⅲ等著《世界史:大时代》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12分)
材料三? 1853至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他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英国外交大臣说:“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美使柏驾说:“中国政府,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这些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编自王立诚著《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的冲突,谈谈你的认识。(8分)
材料四? 长期以来,殖民主义者把农业和原料商品的生产作为殖民地的唯一领域。这些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他们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西方国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要求废除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要求稳定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建立一种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在政治独立后也要经济独立。
——摘编自高志平《不结盟运动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历程探微》

(4)依据《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分布图》简要说明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分布和构成。(2分)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四概述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政治和经济诉求。(6分)
5、判断题 2008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最早开始于(?)
A.鸦片战争以后
B.《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C.《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D.中国加入WTO以后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