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图1 商鞅舌战图?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三: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四: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4分)请列举材料一中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他们各自有何主张?(4分)
(3)概括材料三、四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问题? (3分)
参考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4分)
代表人物: (3分,写出人物既可得分)
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孔子、孟子提出“德治”“仁政”等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
(2)图1:守旧的奴隶主贵族。(1分)
图2: 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3分)
(3)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关键词“变革”,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教育三方面来概括原因。第二问属于观点说明论证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法家思想入手、舆论制造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可以从儒家思想入手,注意史论结合。
(2)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商鞅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要实行改革,必须和奴隶主贵族进行“舌战”;而古代雅典的政治斗争则更为复杂,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各执一词。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中“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等方面的改革内容,不难分析它们都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等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要解决非洲的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

[?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争取更多的经济援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康乾盛世”等封建盛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代表即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
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C.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因果关系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1)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2)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本题问的是封建盛世出现的根本原因,而A、B、C三项有的是原因,有的是表现。所以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苏联、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而采取的相同举措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D.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是中国的措施,苏联没有实行,D是苏联的措施,中国没有实行,因此只有B是两者的相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4分)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今天,儒家学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材料一:
? ?
?
图1孔子 ?图2董仲舒?
(1)图中二位历史人物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指出其主要观点?(4分)
材料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
(2)材料二、三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2分)
材料四:“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思想又有何不同?(2分)
材料五:?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5)儒家思想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2分)
参考答案:
观点:孔子主张“仁”和“礼”(2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可得分);(2分)
(2)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答出一点即得2分)
(3)王阳明认为天理即本心。(程朱理学以外在的“理”为宇宙的本体)。(2分)
(4)观点: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君平等臣”等思想。(2分);
影响: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5)原因: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改造儒家文化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社会稳定、甚至国际和平,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每一小点1分,总分不超过2分)
本题解析:(1)图一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性的观点是仁和礼,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而图二是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了新儒学,建立了一整套天人感应的理论。(2)二程与朱熹都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派别,主张历史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3)材料四是陆王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心是世界的本源,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张。(4)从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以看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早期民主的倡导者,对近代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儒家思想自西汉时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现今中国仍然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一些精神到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