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2、判断题 今天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可以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
A.“和而不同”和“仁”的思想
B.民本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3、判断题 下列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局面
B.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人才断层局面
C.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
D.高等院校升学考试制度得到完善
4、判断题 民生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心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立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福利制度的?(1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1分)
材料二?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2分)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发展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
(4)综上所述,谈谈各国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2分)
5、判断题 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要解决非洲的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

[?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争取更多的经济援助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