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C.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
D.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三?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概括分析促成第二个“战争”的原因。(8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美国对外政策做了哪些调整?(8分)
4、判断题 周文王曾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这说明
①当时的统治者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周人开始关注天人关系
③两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④荀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5、判断题 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