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华沙条约是针对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防卫体系,排除A;《北大西洋公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集体防卫体系,针对目标是苏联,B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元旦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所签署的联合宣言,针对目标是德意日为首法西斯国家,C排除;《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重新确立欧洲统治秩序和版图,目标是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协约国,排除。材料给出受攻击的对象是欧洲或者北美之一个或数个国家,应视为对缔约国之攻击,明显是集体安全行为,所以出自《北大西洋公约》,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参考答案:A项3分,B、D项1分,C项0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故A项最准确。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故B、D项正确。C项表述不正确,因为: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即可判断冷战不是时代本身。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内涵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于建立单极格局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阶段
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这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