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D.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是指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与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然后看四个选项哪一项至少与其中一次不相符合。“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局面,所以A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小题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5分)
小题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商业的因素”?(4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2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小题1: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4分,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4分,任答三点即可)
小题1: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分)
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4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小题1:考查了小农经济的特征。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史料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概括中宋代商品经济的特征。
小题1: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归纳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洋纱洋布开始登陆沿海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是没有完全解体,所以A错误,BCD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1年9月13日《浙江日报》撰文指出:目前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
除了美元之外,一种或几种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将会崛起,欧元和人民币是主要的候选对象。这反映的实质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经济格局多极化
C.科学技术多极化
D.思想文化多元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孟子对梁惠王说: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亦。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亦。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亦”。孟子的上述言论没有反映出
A.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C.客观反映了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D.站在平民立场,提出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教材中“孟子认为‘不以仁政,无以治天下’”可知,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D明显不正确。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ABC都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