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一)
2019-06-04 09:51:58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广东新语》记载:“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火种。”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 ) A.分配方式 B.耕作方式 C.经营方式 D.土地形式
|
2、选择题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侵华,掠夺金银、原材料 ②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重农抑商政策遏制了经济活力 ④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 ⑤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3、综合题 (20分)国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6至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示意图 (1)观察上图,说明16至18世纪国际白银流动的走向。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走向出现的原因。(8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近代中国留学潮的序幕,詹天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世纪初,中国出现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学生高达2万多人,黄兴等人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人物。五四运动前后,再次出现留学热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发展。胡适(留美)、邓小平(留法)、刘少奇(留苏)等人是这批留学潮中的著名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苏联。1951年至1958年留苏学生共7493人,79.6%学习工科和理科。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中国有120多万人到国外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现代中外留学发展变化的历程。(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4、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本条件有( ) ①生产技术的积累 ②市场的扩大 ③货币转化为资本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5、选择题 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