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果,“七分人祸”包含:
①决策者的失误 ②连年自然灾害 ③1958年的所谓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恶劣的国际环境?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
[?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海南省,将其划为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施五年计划,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举措。下列是《中国青年报》编辑的新时期历次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
——转自《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重大改革举动。
(2)“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简答在新时期实行“五年计划”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参考答案:(1)“六五”——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乡镇企业;设立经济特区等。“七五”——扩大企业自主权;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实行治理整顿等。“八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九五”——加强宏观调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
(2)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本题解析: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题围绕此热点命题,里面考查的知识点比较新,但对于学生而言,(1)问,要求回答出“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的具体成就难度显得大了一些。(2)问,要注意科学发展观的要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
A.“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