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明确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1)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密切相关,请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召开时间,(2分)并简要列举出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6分)
(2)在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上,农民游行队伍的彩车上打出了“联产承包好”的标语(见图);在广阔的田野上,八亿农民正满怀喜悦地收获着改革的成果。

请回答: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什么?(2分)这一变革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6分)
(3)深圳,在1980年前还是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而今已成为名扬海外的现代城市,被称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邓小平曾为此欣然题词(见图)。
?
请回答:我国在1980年后,一共设置了五大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四个?(4分)?
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2分)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拔乱反正(6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分)
(3)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海南省,将其划为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经济特区。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
C.农村实现产权分开,自负盈亏
D.彻底免除农业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答案为B项,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就是为了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材料二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8分)
A.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B.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分析促成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时期Ⅰ(1953~1957年)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分) 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为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实现独立自主,为发展提供保障。(4分)
时期Ⅱ(1959~1965年)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先经历困难,出现下滑;后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后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4分)
(2)变化: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4分)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等,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6分)
(3)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或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或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4分)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挑战。(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