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谁缚汝?……谁诟汝……谁将生死与汝?”说明禅宗认为人的生死苦恼皆发端于人内心的困扰,所以只要正心诚意烦恼和苦痛变会化为乌有,所以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人内心的自我升华作用,即与心学主张类似,所以答案选D,A B C三人与心学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冯如
B.詹天佑
C.莱特兄弟
D.陈纳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业的开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以来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现了政治民主化,但是,一个国家,一种历史传统和一种国情,所以在政治民主化总趋势之下也表现了民主的多样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不包括
A.村民自治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的是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具体内容是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CD正确,A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金融机构对工商企业的贷款利率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这必然会使民族企业在资金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从而制约民族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多”的利弊(8分)
材料一: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
——[明]《叶适集》卷二
材料二:(乾隆帝说)……升平日久,户口日滋,物价腾涌,势所必然。……然天地所生之物止有此数,昔以十人食之,今以百千人食之,米安得不贵?米既贵,诸物安得不贵?游手好闲僧道之流,且借此以糊口,设尽驱之力田,言之易而行之难,安得许多田与之乎?……为今之计,补偏救弊之不暇,实无一劳永逸之法也。
——《国朝官史续编·圣制节俭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处?(2分)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乾隆帝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1)增加税收和增强军事实力。(2分)
(2)人多地少,物价上涨。(2分)不完全正确。因为乾隆帝只看到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没有意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上阻碍其发展。(2分)
(3)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但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以调控人口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平衡。(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探讨人口多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结合材料分析即可。(2)问关键在于归纳出乾隆皇帝的观点:人口增长造成了物价上涨。其观点并不完全正确。(3)问一定要结合材料,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人口问题,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