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也关系着我国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键。阅读下列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完成所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82年,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高达70.5%。此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之后农村工业化出现高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乡镇企业所吸纳。到1987年,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为59.8%。但此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却出现了相对停滞状态。到1992年,农业劳动力比重只比1987年下降了1.4%。?
8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特别是1989~1991年3年间,农民人均实际收入增加仅12元,实际年均增长仅为0.7%。即使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农民收入增长也不快。1993年江苏省农民人均年收入为1267元,比1992年增长207元,增长幅度为19.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也仅增长4%。?
据1994年6月10日《华商时报》载文说,国家统计局汇总了全国近七万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农民负担连续加重的势头在1993年得到一定遏制,全年农民负担人均合计47.2元,比上年下降2.5%,农民人均负担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2%,比1992年下降31个百分点。但是也要看到,农民负担重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通常是这个项目减少了,其他项目又增加了,或者保留项目的金额增加。据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1994年农民负担有所反弹。
(1)根据图1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当时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法和所起的作用。(4分)
(2)根据图2提示,概括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农业政策并简要分析其必要性。(4分)
(3)图3中所反映的党的农业政策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反映了我们党的什么思想路线?(6分)
(4)材料二中反映了我国目前农村存在着哪些问题?谈谈你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设想。?(6分)
参考答案:(1)解决方法:一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一切封建剥削和债务。所起的作用: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积极支持和参加革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2)建立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因为当时分散的小农经济严重地束缚着农村生产力发展,也阻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3)图3中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其本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反映了我国目前农村存在着劳动力严重剩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加重等情况。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必须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加大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继续实行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扩大非农就业;建设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等等。?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在识图基础上,识记、分析、归纳土地革命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法及作用;第(2)问考查识图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与概括能力;第(3)问考查识图提取信息、识记、分析能力;第(4)问考查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项是道家学派。B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思想。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前期,中国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产生.初步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三次浪潮,据此回答:(8分)
(1)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何时产生的?(2分)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在何时?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政治影响是什么?(3分)
(3)中同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何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最重要的政治影响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1)19世纪60、70年代(2分)
(2)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1分)?
一方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另二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分)
政治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1分)
(3)时间:一战期间(1分)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心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1分)最重要的政治影响是: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土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分)
本题解析:(1)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产生的。(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筹措对日本的赔款,开拓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也使得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这些都使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3)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其原因主要从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的来看,在抗战前还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我国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中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①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工商业,后者农业
②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③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宗教迷信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选项①颠倒了两者,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