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34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错误,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B不符合题干时间,也不是材料的主要内容;C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经济建设的举措和常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假如你生活在民国初年的天津,不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是(?)
A.普通居民大都居住在四合院里
B.偶尔乘有轨电车上街购物
C.穿西装、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D.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电话在民国初年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不可能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1914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

材料四?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6分)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
(4)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2分)苏俄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2分)
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2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2)早期:抢掠、欺诈、种族灭绝、贩卖黑奴等野蛮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抢占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2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继续商品输出的同时,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2分)
(3)资本的开放与扩张的本性;(1分)新航路的开辟;(1分)殖民侵略扩张;(1分)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
(4)矛盾:列宁初衷是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忽视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状况。(2分)
解决: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回答时,首先要注意三则材料中的示意图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其次需要注意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材料一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材料二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材料三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本题主要考查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列强对外侵略、掠夺方式的变化。回答时,首先要注意三则材料中的示意图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其次需要注意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材料一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对外掠夺的特点就是赤裸裸的抢劫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材料二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转向商品输出和强占市场、原料产地;材料三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瓜分世界,进行资本输出。这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回答此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前提条件,即新航路的开辟;二是方式,即殖民侵略与扩张;三是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影响;四是资本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同时要注意用词要恰当,语言简洁等。
(4)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经济政策的发展变化。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含义,列宁大胆地承认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项共产主义过渡到尝试是不成功的,为此果断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列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地分析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适应当时苏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新经济政策并取得巨大成效。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关于当前及今后的世界格局,学术界出现了“单极”(美国)、“两极”(中、美)、
“多极”(美、俄、中、欧等)、“一超多强”(美国与其他主要大国)、“无极”等不同提法。
之所以出现世界格局变化的多种观点,原因主要在于
A.“冷战”的结束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格局的理解。主要原因一般从经济这个角度来考虑。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