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摘自《尼克松外交回忆录》
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讲时称,21世纪是亚太时代,美国慎重作出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将加强并保持在亚太的长期军事存在。这一表态是在美澳16日签订驻军协议之后作出的。
——中新网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种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而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批驳米氏的观点时称,当理论已经与现实不符时,应当修正理论,而不是改变现实。……事实上,在中国崛起开始受美国战略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中美关系在“9?11”之后进入了一个新蜜月期之日。崛起大国必定要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的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及国家发展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国家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而战。那么,这个矛盾是否无解呢?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
——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3)归纳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用史实予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才代表中国。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损坏了美国的利益。
(2)背景不同: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两极格局瓦解后,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美国试图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掌控,为其建立单极世界服务; 对亚洲的态度不同:从亚太地区战略收缩到战略重心东移。共同点:称霸世界(霸权主义);
(3)观点:崛起大国和霸权大国可以和平共处;和平崛起的中国为世界提供机遇;中美应该合作共赢;史实:政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或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地区的稳定;经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美国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或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周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机遇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如今,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对中国访问越来越重视,大国领袖希望通过访华使自己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政策得到中国的支持,使双边关系更加稳定;中小国家领导人也希望通过对中国的访问提高自己的影响。这些都是因为(?)
A.国际合作越来越密切
B.中国掌握了世界领导权
C.各国的政治态度日渐趋同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外关系知识的理解。主要从内内来思考。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选项中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1月和1950年1月,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1951年11月,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此后,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材料二:1961——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下表)。

材料三: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在踢山姆大叔一脚”。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一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要求:驱逐蒋介石集团在联合国的席位,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美国采取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阻挠联合国讨论新中国的代表权问题。
(2)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亚非拉国家日益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3)说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世界多数国家都承认新中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联合国日益摆脱美国的操纵和控制,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美国图谋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最终失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支持南部非洲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迫切需要修建坦赞铁路。坦赞两国在寻求西方大国和苏联帮助无果,1967年中国明确表示愿意帮助投资修建坦赞铁路。此后,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1976年坦赞铁路投入运营。坦赞两国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之为“自由之路”。
材料二? 70年代末,中国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出现了包括贷款、工程承包、合资、合营等多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仅1999年,中国对非洲投资达0.95亿美元,设立企业54家。截至1999年底,非洲各国对华投资累计达5.2亿美元,投资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基本主题,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利比里亚
的维和行动。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与48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就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1)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中非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中非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展望未来,你认为如何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参考答案:
(1)由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贷款援助的单一合作形式到多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由中国政府对非洲的单向贷款援助到中非双向投资合作;由中国支持非洲国家?争取民族解放斗争到维护非洲的和平稳定,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
本题解析:
(1)中非关系的发展出现的变化,可从材料中进行概括。可从经济、政治、合作的程度等多方面来概括。
(2)注意新型的含义,实际上是高层次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4月29日至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麻生就任日本首相后首次访华。麻生在访华期间谈到,日本前首相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当时推动这座“吊桥”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改善并实现正常化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