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1 02:41:3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商朝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内外服制 D.宗法制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记》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弄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秦始皇的意见如何?他又是如何落到实处的?(5分) (2)材料二,宋太祖听了赵普的分析后,是如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宋初的改革带来了什么弊端?(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秦宋王朝改革的相似点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分封制的存废问题;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废除分封制;秦始皇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5分) (2)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把大部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3分) (3)宋初的改革影响了地方政府工作效率,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分) (4)相似点是把地方兵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争论的焦点从材料一中“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和“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置诸侯不便”的信息可得出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分封制的存废问题;第二小问意见从“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废除分封制;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秦统一后的措施来分析可得出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可知宋初面临的问题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答出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可,如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把大部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三中“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来分析北宋集权的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来分析即可,如宋初的改革影响了地方政府工作效率,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改革的相同点从“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信息可归纳出把地方兵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材料一:光武皇帝愠(怒恨)数世之失权,忿(气愤)强臣(臣下)之窃命(窃取权力),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