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布拉格1939年?图2?布拉格1968年
①图1发生在二战前,纳粹的坦克占领布拉格?②图2是苏军的坦克占领布拉格?③两幅图都是对捷克的侵略?④两幅图都给捷克人民带来灾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布拉格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图1是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德国吞并捷克;图2是苏军中断捷克改革,中断“布拉格之春”。两件事都具有侵略性,都不利于捷克的发展和安全,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为选做题)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
……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2)材料三应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有学者认为,这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产物,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8分)
参考答案:(1)变化:为祖国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原因: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长;战争异常惨烈,伤亡巨大;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4分)
(2)条约:《慕尼黑协定》。?危害:削弱了英法自身的力量;破坏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信任,导致构筑欧洲集体安全防御体系希望落空;德意法西斯进一步加剧侵略扩张;加快了二战全面爆发的步伐。(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0分)伴随着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 “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主题。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20世纪的世界成为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国家之间、列强之间的矛盾也具有了世界性,从而出现了世界性战争。与此同时,人类的和平愿望和维护和平的力量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现今世界还不太平,消弭战争并不容易,维护和平任重道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影《魂断蓝桥》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芭蕾舞女演员玛亚在滑铁卢桥邂逅了高级军官罗伊,由于战争的原因,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罗伊接到命令,部队当晚开拔。一天玛亚无意中看到了罗伊的名字在阵亡名单中,玛亚悲伤欲绝,为了维持生计,玛亚和她的好友都沦为街头应招女郎。罗伊并没有死,他回来了,玛亚的遭遇使她无法面对与罗伊的婚姻及罗伊家族的显赫地位。她来到滑铁卢桥,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业。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攻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和平万岁”,纷纷扔下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了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电影和小说表现出的共同主题思想。(6分)
材料三? 20世纪50——60年代部分歌曲
人物
| 作品
|
约翰?列依
| 《给和平一个机会》《想象》
|
鲍勃?迪伦
| 《随风而逝》《战争的主人》《大雨将至》《敲开天堂的大门》
|
菲尔?奥克斯
| 《战争结束了》
|
约翰?丹佛
| 《我们制造武器干什么》
|
材料四?……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召开了。到会国家85个,代表1880名。这里面正式代表1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摘自《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请回答:(2)根据材料三四,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在内容上、范围上和组织上各有哪些特点。(9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步伐一直在继续。
对于战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评说。阅读下列言论:
材料五?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歌曲《随风而逝》
材料六?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战争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或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为的只是维护各自利益……
——马腾梅
材料七?十分厌恶战争,觉得战争十分残酷无情,给许多无辜的人带来沉重的灾难,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和平。?——贾珍妮
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它使多数人都陷入流离失所的困境,它的结局……无疑是人们自制的最大灾难。?——季兰玉
请回答:(3)材料六指出:“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请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相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这些基本矛盾的发展所产生的哪一影响印证了“战争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或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为的只是维护各自的利益” ?(10分)
(4)材料七 贾珍妮、季兰玉主要从哪一角度对战争进行了评述。除此外一战还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1)揭露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与爱情,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6分)
(2)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世界各大洲许多国家,具有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联合,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各3分,共9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纷繁复杂,存在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三对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焦点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矛盾。(3分)
这些矛盾的发展,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集团矛盾斗争成为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3分)
战后协约国集团重建世界秩序所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印证了这一点。(4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创伤。(2分)
其他影响:一战对新式武器和军事理论(总体战、闪电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坚固防御工事论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是?
①法德矛盾?②法意矛盾?③英德矛盾④俄奥矛盾?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