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放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合理调整了原有的中国工业化布局,新建了一批新型工业化基地,如沈阳等地,所以这一时期工业成就显著,原有老工业地区的工业增长落后于新建工业地区的工业增长,也低于全国工业增长的平均水平,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 B D两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也与题意主旨无关。
点评:高考对“一五”计划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一五”计划背景;②“一五”计划的内容;③“一五”计划的影响。“一五”计划完全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是指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开始正式进入太空,中国成为即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这一事件的主要标志,答案选B,A项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航天成果,这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成为美国的重要航天对手), C D两项是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点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 www.91exAm.org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是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防科技所取得重大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所产生影响的系统总结,这应该成为我们必须牢固掌握的话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材料二

(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未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参考答案:(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河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参考答案要点: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 得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得出三者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再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各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阅读图1至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反映的是公元1400年之前,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2反映的是1400~1800年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开展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图3反映的是19~20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4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也可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科技进步、国际贸易中心的变化等角度角度进行阐述。
(3)第一小问结合“洋务运动”、“辛未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内容回答,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小问结合“洋务运动”、“辛未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成果回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并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目前,由于欧盟的存在,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法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德国人从使用马克转变为使用欧元。从根本上看,这反映了欧盟的性质是
A.经济实体
B.政治实体
C.政治经济实体
D.军事实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帝的这首诗写在(?)
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平定“三藩叛乱”之时
C.收复雅克萨之时
D.收复台湾之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康熙诗的“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说明了出征的时间、战争的地点,在四月份,进攻新疆地区;“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表明康熙帝是御驾亲征。结合康熙的生平大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在康熙亲自指挥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故A项符合材料史实,B发生在中国的南方,C发生在东北地区,而D收复台湾的人是施琅,康熙帝不曾亲征。
点评:本题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考察了康熙皇帝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维护维护国家统一的举措也最能代表康熙皇帝的政治作为,因此必须牢记康熙帝的这几次巩固统一的整治行动:康熙帝在亲政后不久便着手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并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紧接着任命施琅打败台湾的郑氏集团收复了台湾,接着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东北地方的边患问题,最后打败了新疆地区噶尔丹的叛乱部队,维护巩固了西北地区的安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