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 孙中山和甘地都是亚洲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人物。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方面,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①议会斗争(政党政治) ②法律手段 ③暴力手段 ④经济手段(抵制日货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该图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国大党使用的党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国大党是以纺织工人为主体的政党
②国大党提出实现经济自主促进印度独立
③甘地“回到纺车去”的口号为国大党接受
④在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后制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甘地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国大党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因此排除①④。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12月的一篇演说词
?材料三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其最大成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概述其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可贵精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仿效日本,学习西方,进行变法。
(2)变化:由和平改良转变为暴力革命。原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果: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主流民意: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超过美国;列宁、孙中山在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军阀的反动统治。影响: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4)以国家民族发展为己任;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像德里的皇宫和贫苦的劳动阶级茅屋的对照在自由印度一天都不能存在下去,国内的穷人都必须同最富的人享有同等权力。除非富人放弃财富及财富得来的权力并为公共福利而大家分享,否则必然有一天要爆发流血的暴力革命。
——甘地《建国纲领》(1941年)
材料二?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三

1908年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把手纺车运动描画为救治印度的日益增长的贫困的万应药膏,……我以为任何可以使印度广大群众摆脱其极度贫困的,在同一过程中也就可以使他们得到自治。……我所以提倡这种形式的经济自主,就在于通过它,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
——甘地《甘地自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甘地的经济建设主张。(3分)
(2)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推进手纺车运动的目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甘地的经济思想与印度现代化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经济平等,反对剥削;非暴力的经济合作与分享;发展自给自足的乡村经济,抵制西方工业文明。(3分)
(2)目的:唤起民族意识,实现民族自治;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改善印度人民贫困生活;提高印度妇女地位。(答满4点,5分;任答3点,4分;任答2点,3分;任答1点,2分;不答不得分)
(3)关系:甘地的经济思想有利于推动印度民族独立,是印度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但是坚持传统乡村经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不利于印度现代化之路。(2分)
本题解析: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依据“国内的穷人都必须同最富的人享有同等权力”“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可概括归纳出甘地的经济建设主张是经济平等,反对剥削;非暴力的经济合作与分享;发展自给自足的乡村经济,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2)依据“……我以为任何可以使印度广大群众摆脱其极度贫困的,在同一过程中也就可以使他们得到自治。”“……我所以提倡这种形式的经济自主,就在于通过它,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并依据所学可概括归纳出甘地推进手纺车运动的目的有唤起民族意识,实现民族自治;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改善印度人民贫困生活;提高印度妇女地位等。
(3)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可见在甘地的经济思想中,比如主张经济平等、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等客观上都有利于推动印度民族独立;但同时在甘地的经济思想有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他依然坚持维护着已经落后了的乡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又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不利于印度现代化之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他(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际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的遗产”的现实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印度力量。(2分)
原因:印度经济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以至民族起义遭到失败。英国殖民统治力量强大,且在印度实行高压政策;甘地的个人经历和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9分)
(2)影响:对当代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深远影响。(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正确方法;“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军事、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实际原因。
(2)材料二指出:“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甘地的遗产”当代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