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2、判断题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30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实质。
?
材料三?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七条 参议院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织之。第八条 参议员每省以三人为限,其派遣方法,由各省都督府自定之。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三条 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第十四条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是如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分析《临时约法》昙花一现命运的原因。
?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包括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与材料四比较,材料三有哪些局限性?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有什么特点?
?
材料五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5)依据材料五分析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
(6)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现代政治历程的发展趋势。
?
4、判断题 “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获得新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5、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
[? ]
A.民主集中制
B.三权分立制
C.党委负责制
D.党政分开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