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8分)
(2) 法家学派在战国末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2分)
(3) 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2分)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判断题 下列社会现象属于北宋时期的是(?)
①经常看到运往边境的岁币 ②定期有读书人参加殿试
③土地兼并基本不受限制 ?④知州受到通判的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哲学家,其最有价值的论断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D.求知是人的本性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处?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 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5、判断题 新中国政权中,一些民主党派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说明了
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
B.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合作制
D.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