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其客观有利条件是
A.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
B.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C.引进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D.美国发动朝鲜、越南战争,向日本订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都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要求学生分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外部原因,A、B、C选项都是日本在国内发展经济的措施,只有D选项是来自于日本国外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1954年
B.1978年
C.1982年
D.1999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1999年,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正式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故选D。A项是通过的1954年宪法,并未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B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改革开放的决策;C项1982年宪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的成就,但是也未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
点评: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在1999年写进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大力进行法制建设,通过了1982年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建立做到了有法可依;《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中国焦点2006》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
B.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
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后世教育
D.其文化品格对中国的文化具有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项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仁政;B 项较为笼统,并非说的是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和孔子的贡献;C 项属于教育方面,只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因此ABC项都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D 项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而促(短促)。
——柳宗元《封建论》中引述的观点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说明:写出暴政具体表现也可。)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没有关系。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以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的功过为切入点命题。第一问分别提炼概括三则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第二问“有无关系”可依据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何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应从制度创新的积极作用,以及王朝兴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角度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下列不属于这一宣言内容的是()
A.宣布人人生而自由
B.人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C.不分种族、肤色、性别——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
D.确定1948年为“国际和平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际和平年”是1986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