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君权和财权,以削弱相劝加强皇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A.德国、英国、苏联
B.苏联、德国、英国
C.英国、德国、苏联
D.英国、苏联、德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甲中“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可知该思想是自由主义,英国率先采用自由主义,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的地位;从材料乙中“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可知该思想是民族主义,德国率先采用民族主义,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了工业化;从材料三中“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可知该思想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苏联率先采用社会主义,迅速实现工业化,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 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从英国的角度,工业革命是英国崛起的重要表现,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高考命题往往站在大国崛起的角度,要求考生正确分析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分化的加剧,近几年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3)从全球的角度,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步伐。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的社会状况并未改善,B项符合题意;A与材料不合;C、D表述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考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点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中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代表着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可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等信息推断出此诗写作背景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故选C。A项是在1926年到1927年进行的并未有百万雄师渡大江的事件;B项是在北方同国民党的主力决战;D项是在渡江战役后,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点评:从毛泽东诗词中获取历史信息,考查时代背景。立意好。重点是要掌握渡江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解放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篇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