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完成的文学作品《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下列情景属于“城南旧事”的是:
A.四合院里的生活起居
B.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的儿时情趣
C.剪辫成为新潮女性的追求
D.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游戏示威
2、判断题 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第一次从一个大陆跨到了另一个大陆,实现了汤因比所说的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因此,没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具有经济全球化萌生的前提条件。?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
材料二: 世界性网络,从18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虽然从地理范围上看,它只是稍稍有所扩展而已,但是交往的规模和速度却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这主要是由来自技术的——还有政治的——各种变革所使然。?
——(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三: 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那些自给自足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似乎最具有安然渡过难关的能力。意大利所遭受的损失就要小于其他国家,苏联似乎也是如此。?
——(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地理大发现对经济全球化影响。(8分)
(2)世界性网络,除了18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之外,在1990年之后也明显地更加紧密。请从“技术的”和“政治的”方面说明这两个时间节点世界性网络更加紧密的原因。(8分)
(3)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哪些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二战后初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重建全球化并对这些措施进行简要评价。(10分)
3、判断题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人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过,“研究历史要如同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和雕刻一样,去理解对象。其次,要和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去神游冥想,以期达到真了解。”下列对这位大师的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研究历史要具备美术家的功底,懂得欣赏研究对象
B.研究历史要具备艺术家的功底,以便深入细腻了解研究对象
C.把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
D.个人品质在社会变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判断题 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
A.鼓励商品进口
B.推广平民教育
C.废除农奴制度
D.建立新式海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