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
A.主张经济自由放任
B.反对消费
C.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D.反对经济全球化
2、判断题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肯尼迪执政
D.克林顿执政
3、判断题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没有使各国取得增加(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结果,结果恰恰相反:1929-1933年,世界产量降低了38%,贸易额减少了66%以上。据此判断,这里的“经济民族主义” 实际上是
[?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思想?
D.计划经济思想
4、判断题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材料一: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纤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世界多极格局的经济基础。
——摘自吴季松《知识经济》
? 材料二:目前已在开展的通迅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共同的人类共性以及对未来的共同关切和希望。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着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有的人能利用新技术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有的人则由于贫困或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不能这样做。如果各国政府和整个社会不能提高对教育的承诺,这一分化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摘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前言》
? 材料三:美国对发展科技的投资的绝对值一直居世界首位。……1989年达到1323.5亿美元,超过英、法、日、西德四国的总和……(美国)平均每年引进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类人才约6000~11500人,7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据统计,1982年全美69万科研人员中,1/3是从国外引进的。……(1980年)日本“咨询—产业结构审议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这一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5年)欧共体12国与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尤里卡计划”(一项泛欧高科技合作研究计划)诞生……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地位的意图,也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 材料四:部分国家高等教育入学情况比较表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持其经济优势采取了哪些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四则材料指出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6年)
请回答:
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