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汉到元封建中枢机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D两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D;C.地方政府自主性逐渐削弱的趋势,说的是地方,而题干的核心意思是中央机构的设置,C项与题干意思无关,属无关项。而A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封国为鲁、齐、燕、魏、管、蔡、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 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
③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封建专制集权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突出表现在加强边疆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一时期的英国等欧美国家却向近代过渡。答案为A。
考点:明清封建专制集权
点评: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并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10分)
材料二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2)列举秦朝、汉朝、宋朝的“监察官”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8分)
(3)对我国古代历史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有人认为积极作用占主要方面,有人认为消极作用占主要方面。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
参考答案:(1)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每点2分,共6分)
方式及作用: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成为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每点2分,共4分)
(2)秦朝:御史大夫 汉朝:刺史 宋朝:通判(每点2分,共6分)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或“维护皇权”)(2分)
(3)积极或消极(观点1分)
积极:打击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经济上束缚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高度专制导致暴政,腐败;压迫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力。文化上:高压政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从一个方面任意论证3点,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中朝由皇帝的近臣亲信组成,以应对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唐朝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有皇帝的亲信和近臣组成。从汉、唐、明、清四朝的中枢机构的人员构成总结皇帝的集权方式: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非常容易得出秦朝、汉朝、宋朝的“监察官”。根据材料“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可以得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积极影响从国家统一等方面来分析;消极方面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俄国十月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