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简称“两会”。“两会”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是
A.通过选民选举其成员
B.国家权力机关
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
D.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委员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协商推举产生,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故排除A、B、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故选D。
点评:现代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掌握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及特点。今后高考命题可能会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复习备考时,应认识民主与法制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
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
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
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市场经济和世界性货币体系最终将推动全球化成为形式,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由欧洲主导的全球化开始动摇了。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1)依据材料二指出克莱德论述的两次全球化的各自特点。(4分)并分析导致全球化出现阶段性变化的因素。(2分)
材料二?货币无可置疑是人类社会经济机体的血液。能够执掌和供应血液者,自然占据了先机和强势。什么样的“血源”令众生趋之若骛?它必须产生于健全而完备的肌体——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若是染上循环裂变债务而无可救药的“艾滋”病毒,还强绑上大家“输血”,只会共赴黄泉。同时,该“血源”应该是O型——即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可行的措施使美元成为O型“血源”(4分)
(3)面对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和世界性货币体系的冲击,结合史实指出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2分)
参考答案:
(1)①特点:第一次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以欧洲国家为主;(1分)建立大帝国。(1分)
第二次全球化:始于二战以后,由美国主导(1分);建立全球性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国际贸易增长迅速。(1分)②原因:大战对欧洲的摧残;经济危机的打击;先进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美国对欧洲和日本重建的作用。(2分,答两项即给分)
(2)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恢复银行信用及工农生产,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1分)二战后期(1944年),由美国牵头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融汇兑制度,(1分)根据会议决定,会后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分)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1分)(本题总评分以答到要点为准)
(3)措施:①积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国内因素,积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经济的竞争(1分,答一项即给分)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市场的竞争。(1分,答一项即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第一问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和发展历程原因。第二问考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面对大危机采取的措施,进而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第三问考查了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海关统计数字,1903—l921年中国面粉进出口贸易情况,以1915年为界,此前呈现入超,此后为出超,如1903—1914年入超2469万担,平均204万担;l915—1921年,共出超1000万担,平均143万担,这表明?
A.清政府严禁面粉出口
B.中国面粉划工业勃兴,能满足更多出口需求
C.一战的交剧国农业发达,由于战争粮食减产
D.一战期间交通不便,无法运到中国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6分)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一、文字信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依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二、图片信息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2)运用这一图片信息可研究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至少说出四个历史主题)。(16分)
答题示例
主题:国民大革命
理由:广告刊登时间为1926年;广告中有孙中山像、“革命尚未成功”标语。
三、数据信息
表一中国自然灾害朝代分布

表二古代欧洲国家各种自然灾害每四百年发生次数

——卜风贤《中西方灾荒史:频度及影响之比较》(注:命题人对上述表格略有删改)
(3)通过对比材料中两个表格的数据,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越接近近代,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就越高。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请你结合材料分别说明理由(注:只从正确和不正确两个方面考虑)。(5分)
四、实物信息
建筑被称作“凝固的历史”。如果你到美国华盛顿旅游,便会看到眼前三大建筑物。

(4)结合眼前的三大建筑物所承载的政治功能,联系所学的知识,请你概括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所反映的政治特点。(9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