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孙中山先生曾设计了从“军政”“训政”再到“宪政”的建国方略。国民党“训政”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B.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C.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
D.国民党二届六中全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训政时期的开始,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说明孔子提倡 ( )
A.要体贴他人
B.应贵践有序
C.行政为本
D.人际关系要和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孔子的话的意思是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要有父的样子,子要有子的样子,各尊其位,不能僭越,体现了孔子的等级思想。故选B。AC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材料体现的是人际关系的等级差别。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理解孔子主张的等级思想。孔子的其它思想如仁和礼、德政、教育思想等都需要掌握。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如春秋时期确立,战国时期发展,汉朝确立了文化领域里的统治地位,宋明之际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出现了批判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民国初年的女性发式,时髦的就有十余种,有圆弧式、水波式、镰刀式、垂翼式、垂苏式、绞练式、平分式、定波式等。男子的打扮也无奇不有,青年人甚至流行德国威廉二世皇帝的“威廉式”小胡子。这反映了当时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B.崇洋的恶习
C.民主平等的精神
D.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发型多种多样,反映了思想上的自由和社会环境的宽松。故选D。A明显错误,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众的生活无法提高。BC项无法体现。
点评:此题是借助发型的问题考查了民国初期的社会习俗。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材料中的发型的多样性就是这一变化的反映;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1970年
| 出口贸易
| 黄金外汇储备
| 国民生产总值
|
欧共体
| 885
| 270.3
| 486.3
|
美国
| 426
| 117
| 9742
|
单位
| 亿美元
| 亿美元
| 亿美元
|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欧六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4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西欧六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西欧六国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但西欧国家仍无力单独与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抗衡,必须联合。
(2)变化: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欧共体、日本迅速崛起,要求摆脱美国控制,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瓦解,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步形成了欧共体、日本、美国抗衡的经济格局。影响:伴随着西欧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1980年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1985年欧共体提出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1993年改为欧盟,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双重性的国际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世界格局。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欧共体成立后,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美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区域集团化、一体化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本题第(1)问要注意题目要求,必须根据材料来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不是所有原因;第(2)问的力量对比和格局的变化必须从材料中找出,而对西欧六国的影响则依据教材总结概括出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两汉时期,中外交往频繁,与亚欧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包括 ①、甘英到达大秦 ②、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 ③、中西交通有陆路和海路 ④、汉朝丝织品远销欧洲、铜镜传到日本 ⑤、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 ⑥、冶铸技术西传到欧洲,东传日本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有关史实。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行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①不符合题目要求,由此可排除选项C;《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物赠给东汉皇帝。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由此可确定②应选,因此可排除选项A;张骞通西域以后,沟通中西的陆上要道即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开通,通过“丝绸之路”中西交通开通了,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海上丝绸之路”,它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由此可确定③应选,因此可排除选项D。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正确答案是B。本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再认再现外,同时考查了学生 的解题技巧,值得重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