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2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们已订的条约,必须忠实履行。但以此为限,不再增加。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我们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到外国的立场上去呢?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关系、古怪念头,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之中呢?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
——华盛顿《告别演说》
(1)华盛顿发表这一演说时,欧洲正在发生的“争执”是什么?(1分)从材料一中概括华盛顿的外交主张。(1分)他的主张对19世纪美
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影响?(1分)
材料二 1914年8月19日,(威尔逊)在向美国人民发出的讲话中声称:“我要冒昧地向你们提一个严重警告,不要出于党派意见,不要因为热烈地偏祖某一方,而作出最强烈、最巧妙、最根本地破坏中立的行为。在这些即将考验人们灵魂的日子里,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1)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对当时欧洲爆发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并说明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1分)
材料三?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战争咨文》发表的时间。(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参加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3分)
材料四?在1929—1933年 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主要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经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这时,这股势力除了继续代表中西部农业财团和地方性财团的利益外,还代表了……各种和平主义派别以及宗教、妇女团体的要求。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五? 1938年12月,美国就远东新秩序照会日本说:日本在华利益置于一种优越的地位,这事实上是对美国合法权益的一种歧视。1940年6月,日本外相发表“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罗斯福确定对日方针的政策是:“避免在太平洋发生公开斗争”;“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美国历史文献》
(4)材料五中美国所谓的“
合法权益”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为“避免在太平洋发生公开斗争”对日本采取的具体措施。(2分)结合材料四,概括美国这么做的原因。(2分)
材料六?在今天,1940年6月10日,在这所由美国第一位伟大的民主导师所创办的大学里,我们要为远在海的那一边,正以无比勇气为自由而奋战的人们祈祷祝福。美国全国一心,将朝两个明确而并行的目标努力;我们要将我国的物质资源提供给反战者……
——罗斯福在弗吉尼亚夏洛特维尔的演说
(5)材料六中“海的那一边”正发生什么?(欧洲地区)(1分)此后,美国为了把“物质资源提供给反战者”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七?日本与夏威夷相距遥遥,这清楚地表明这次进攻是在数天前甚至数周前精心策划的,这一点我们应该牢记。……鉴于日本12月7日星期天对我国进行的卑鄙无耻的无端攻击,在此我请求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国会演说
(6)根据材料五、六、七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 (3分)综合上述分析,概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战争的态度前后变化的立足点。(1分)
2、判断题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
①苏军转入战略反攻 ?②北非战事结束?
③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④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美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美国开始对日本实行全面禁运
B.美国逐渐改变“中立”态度
C.美国被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国着手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是自由法国与美国在对待西半球法国殖民地中立问题上的政策分歧所引发的必然冲突……他(戴高乐)决不接受美国将法兰西帝国某些部分中立化的政策……自由法国为武力占领它却给美国造成了很大麻烦,并可能严重损害美国与贝当政府的关系……赫尔(美国国务卿)要求自由法国人撤离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并表示,如果得不到总统的支持,他就将辞职……美国政府也面对国内的激烈批评……
1942年元旦,26个盟国代表在白宫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自由法国被拒之门外……到了1942年11月8日,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时,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被排斥在外……1944年6月6日,当盟军踏上诺曼底开始了解放法国的伟大战役时,一直为之苦苦奋斗的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再一次被排斥在外……由于美国政府在此后的战争中一直对戴高乐将军采取敌对态度,以致双方关系演变为一种“敌对的盟友”关系。
——摘编自宋就成《圣皮埃尔——克隆岛事件及其对美国与自由法国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1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来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没有比萨科齐和法国人民更重要的朋友和盟友了。”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对自由法国采取敌对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盟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