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二战初期在德法边境所拍摄到关于法国士兵的场景。导致图中这种场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战爆发之初,德军的进攻重点在东线,法、德之间尚未开战
B.法国士兵厌倦战争,祈求和平
C.二战爆发之初,法国仍然对德国抱有幻想
D.苏德战争爆发,法军得到喘息机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英、法绥靖政策的体现,它们希望德国在消灭波兰后,能向东进攻苏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与能源有关的是
①太平洋战争爆发?②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奠边府战役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谈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时,美国 《芝加哥论坛报》认为,“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下列对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评述不正确的是
A.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C.确保了欧洲的安全
D.企图将祸水引向苏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是指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推行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欧洲集体安全落空,苏联寻求自保;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度,迫使英法领导人调整政策。C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的一幅宣传画,上面的英文为“CHINA’S WAR IS OUR WAR”。与此情景没关联的是
A美国逐渐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
B中国军民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
C中国国共内战爆发?
D美国的亚洲利益受到威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据时间判断应为二战初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材料四?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成为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0年,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许多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时所拍的照片和留言,告诉年轻的一代:历史不能忘记。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2)材料三应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2分)有学者认为,这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产物,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分)
(3)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比,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何特殊性? (2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分)
参考答案:(1)变化:为祖国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2分,如用质疑、厌倦等词亦可。)
原因: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长;战争异常惨烈,伤亡巨大;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分)
(2)条约:《慕尼黑协定》。(2分)
危害:削弱了英法自身的力量;破坏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信任,导致构筑欧洲集体安全防御体系希望落空;德意法西斯进一步加剧侵略扩张;加快了二战全面爆发的步伐。 (任答两点即给4分,但无“加速二战爆发”内容扣1分)
(3)特殊性:具有警示意义。(2分)
原因: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立的众多集中营的典型,也是人类历史上实行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