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材料一 在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力。在此基础上,近代国际法奠基人格老秀斯(17世纪)主张国与国之间战争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材料二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节选自《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三 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非战公约》(1928年)
(1)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西方大国对战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载:(欧洲人)将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他”指的是
A.美国总统威尔逊
B.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C.意大利总理奥兰多
D.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15分)
参考答案:赞同甲同学的观点。(3分)理由: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5分)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4分)
赞同乙同学的观点。(2分)理由:凡尔赛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4分)一战后,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极端民族主义日益上升。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激烈的市场争夺,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摆脱危机,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形成了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从两个观点中选择其中一个来分析回答即可。材料内容中的两个观点都有合理性,也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回答时二者都可以成为答案。分析甲的观点时需要从一战后世界体系重建对世界和平的保障的积极方面来回答。分析乙的观点时需要从一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消极影响方面来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从二者在赔款上的程度不同及各自的不同目的分析;第(2)问从微观(德国)和宏观(欧洲)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九国公约》的“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材料中的“友邦人民” 的真实含义是
A.各缔约国的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
B.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及其代理人
C.除日本以外的各缔约国的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
D.除中国以外的各缔约国的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