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1 03:58:03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回答: (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1分) (2)明清政府的政策制定分别出于什么样的考虑?(2分) (3)明清政府推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1分)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4)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政策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1分) (2)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形成海盗;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2分) (3)社会根源是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货夷非衣食所急”。 (1分)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1分) (4)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没落,(1分)这些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西汉与古罗马是当时世界东西方文明两大中心,随着二者的对接,中国与世界的优 秀文明得以相互影响和借鉴。对东西方两个文明中心的成功对接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的事件有 ( ) ①西域都护的设置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丝绸之路的开通 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6分)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后来,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是(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贵族土地私有制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贵族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而不是战国以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故选D。ABC三项都是战国以后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主要的土地制度。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点评: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这是在生产力发展不高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制度,采用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耕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家一户生产成为了可能,这种情况下,土地私有制确立了,小农经济产生。在封建社会主要是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是主要的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
①“海禁一政策 ②重农抑商 ③盐铁官营 ④夜市出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权力型经济”可以理解为政府加强对经济活动管理、控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形态。根据所学可知,“海禁一政策 、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符合“政治权力型经济”的特征;“夜市出现”是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放松的结果,④被排除。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盐铁官营、海禁和闭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