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在专制政体下是“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材料二:《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准则,选举产生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
材料三: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效仿欧美。我们不完全效仿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不同的,所以管理社会政治,自然也和欧美不同。?
----孙中山谈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7分)
2、判断题 (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儒学为正宗,兼容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中国文化要义》指出,中国文化放射于四周之影响,既远且大.北至西伯利亚,南迄南洋群岛,东及日本朝鲜,西达葱岭以西,皆在其文化影响圈内……更远如欧洲,溯其近代文明之由来,亦受有中国之甚大影响……中国文化之相形见拙,中国文化因外采文化之影响而起变化,以致根本动摇,皆只是最近一百余年之事而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并说明秦汉时期“帝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例,说明中国文化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并分析中国文化“根本动摇”的原因。(4分)
3、判断题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
结合材料,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4、判断题 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下面说法,与之含义最接近的是:
A.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然后自有贯通处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判断题 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A.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B.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为92.9%
C.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2%
D.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