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二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戈拉
②“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③“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马丁·路德
④“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三?夫进化之于竞争相缘者也,竞争绝则进化亦将与之俱绝……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曰惟共主一统故;中国学术所以不进化,曰惟宗师一统故。
——1902年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
——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四?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的主题叫“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⑴ 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心思想。(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①②③④”四句话所反映的核心内容及对应的思想解放运动。(12分)
⑵ 结合材料三,孙中山与梁启超对社会进化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中国近代前期民族资产阶级为改变“共主一统”局面进行了怎样的努力?(4分)孙中山晚年又为社会进化作出了什么新贡献?(4分)
⑶ 材料四中的“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中最准确的体现是什么?(2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采取了哪些国际行动?(2分)
参考答案:⑴主要思想:天人合一;君权神授。(4分)
核心内容及历史事件:(12分)
①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智者运动
②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文艺复兴
③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得救,信仰自由;宗教改革
④倡导自由、平等、理性;启蒙运动
⑵梁启超:进化与竞争相辅相成。孙中山:进化以互助为原则。(4分)
改变“共主一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进行变法;革命派领导进行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4分)
新贡献:主张节制资本,扶助农工;实现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4分)
⑶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行动:裁军、维和、联合反恐、人道主义援助等。(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强“各国内也有与我们有仇的,也有和我们无仇的”,“我们要杀洋人,当杀那千军万马的人,不要杀那一二无用的洋人”。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一旦开战,“在两军阵前,有进无退,巴不得把他杀尽。洋兵以外的洋人,一概不伤他。洋兵若是降了擒了,也不杀害”,也“不能灭洋人的国”。
材料三 面对洋人,“越恨他,越要学他;越学他,越能报他,不学断不能报”,“即如他的枪能打三四里,一分钟能发十余响,鸟枪只能打十余丈,数分钟只能发一响,不学他的枪炮,能打得倒他吗”?
——陈天华《警世钟》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陈天华在对待洋人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什么看法?
(2)材料二中,陈天华提出了反侵略斗争的一种什么策略思想?
(3)材料三中,陈天华提出了反帝国主义的什么主张?这是对谁的什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陈天华在反帝问题上的主张,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
D.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1)对洋人应作具体分析的看法,而不赞成盲目地反对所有的洋人。(2)反侵略应有理有节的思想,而不应该好坏不分,乱杀一气。(3)“要想拒洋人,须先学洋人的长处”;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4)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天华的革命思想。前三问应结合陈天华的革命思想和材料的有效信息解答;(4)问考查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盲目排外;而陈天华指出区分不同类型的洋人。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金陵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重庆,广东第二兵工厂1938年4月迁重庆,济南兵工厂1938年4月由西安再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汉阳再迁重庆。上述工厂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C.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
D.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反映的时间可以排除D项内容,内战爆发于1946年。由民族经济迁往的方向上可以排除BC两项,1937年底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如果是BC两项内容是民族工业迁徙的原因,它迁往的方向不能是重庆,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①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向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鸦片战争后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化到独立后的现代发展轨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是鸦片战争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②③符合材料及史实;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分析错误。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
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刺激作用
C.有利于农村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入超”即进口大于出口,农副产品口增长,在当时有没有可能超过外国的进口呢?这是不可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通商口岸增加到十几个,外国商品终于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市场,中国沦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中国入超局面不可能扭转。加工农副产品就能赚钱,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现在产品大多出口了,自然经济随之解体。农村农副产品的生产取决于国际市场的需要,因此商品经济发展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