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准备访华
D.中美开始建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可知,这个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熟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段话最能说明独立战争是(?)
A.民族独立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反殖民主义斗争
D.小国的反抗斗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出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要求追求自由、幸福,主张人人都是平等的,这是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这一制度在我国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邓小平强调要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在谈判中国共双方平等协商,但统一后台湾只能作为一个特别的地方行政区,而不能享有主权国家的权力,不能与中央地位平等,所以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余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D项。
点评:“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
A.团结世界人民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归纳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因此B符合题意。
点评:新中国初期“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但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这三条方针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方针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