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 》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 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 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 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2分)
(2)阅读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5分)
参考答案:答案:(1)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2分)
(2)宣传维新变法, 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4分)
(3)过程: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 (3分)
探索:建立中华民国及颁布《临时约法》。(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后半部分“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原因: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2)郑观应和康有为二者都属于维新派,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因此鼓吹宪法(3)19世纪30年代开始传入议会思想,19世纪末开始传播宪政思想,20世纪初开始传播责任内阁思想。因此过程应是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建立宪政建设探索为建立中华民国及颁布《临时约法》。
点评: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反应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与此相关的一些学习西方的基本知识如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孙中山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制造者,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来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着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斯?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于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制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民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1668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思想倾向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上帝”的概念,分别指出其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思想内容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君权神授”。材料二认为“主权在民”。
(2)材料一的思想是要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材料二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3)材料一导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激化,是引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二推动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推动启蒙思想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
A.中华民国成立
B.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结束
C.辛亥革命胜利
D.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诞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对《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具备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D.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华民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这一点极容易与总统制相混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