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8分)
材料一: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帮助完成下表的空白部分。(12分)
项目
| 孔子
| 苏格拉底
|
背景
| ① (4分)
| 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
重要 主张
| 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② (4分)
|
影响
| ③ (4分)
|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人文、理性精神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材料二: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右图)。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2 分)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2分)《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2分)
参考答案:
(1)①春秋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坏乐崩”。(4分)②“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4分)③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2):思潮:人文主义(2分)思想主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2分)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决心。(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1)①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春秋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坏乐崩”。②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包括“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③儒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教育等方面,如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 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的社会思潮思潮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思想主旨包括:内涵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拉奥孔》的出土在意大利引起“震动”的原因是: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决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D.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改革开放之前”、“航天领域”。误选B是因为把“原子弹”当成航天领域的成就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
A.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B.鞭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C.鼓励学生要超过老师
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朱熹作过一个注释:“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所以“当仁不让于师”,应该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出处是一样的,只是经过简化了。 意思有了些延伸: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按照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的外交从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B.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
D.“一边倒”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有利于中国冲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政策,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故选C。中国的外交从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的重大事件和打 破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的是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因此AB错误;D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以外交三大政策作为指导,积极发展外交事业,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