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1 04:09:0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D.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为家”可知,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由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变成了王位世袭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所以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1-图4,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图1、图2判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4分)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3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4所设机构的主要目的。综合图1~图4,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3分)
参考答案: (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 特征:皇权高度集中。(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分) (2)变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直接控制。(3分) (3)主要目的:加强皇权。(1分)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首先要分析图一的内容,从其官制的结构可知应是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图二应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联系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回答。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代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分析与理解。分析两图可知,图3中的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不复存在,反映了这一时期皇权的高度集中。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分析与理解。有所学可知,图四是清代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是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表现。从图一到图四,中央机构不断改革,改革的结果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最后被废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清代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基于“于事稳便”的考虑,唐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指出该制度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认识,(2分)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1)皇权至上,中央集权。(4分)。 (2)三省六部制。(2分)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4分)作用: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提高办事效能;分工明确,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3)丞相专权威胁皇权。(2分)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2分) (4)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被废;君主专制加强。(2分)
本题解析:(1)材料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往往蕴含着解题的信息点。一般的来说,要抓住关键字无非就是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要明白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本题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权至上的特点;由材料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法令出一”等不难得到,秦朝政治制度具有中央集权的特点。 (2)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核心,难点是由材料判断三省六部制。由于有了“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这种认识,所以唐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属于课本内容,在回答三省六部制特点时着重强调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以及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在回答作用时主要从积极方面考虑。 (3)本题解题关键是要读懂材料。材料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结合材料出处“《南雍志》引明太祖语“不难判断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 (4)从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到隋唐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再到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不难概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被废,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左图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右图反映的是元代的行省制度。前者不利于中央管理地方,后者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小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请罢中正除九品疏”可知该制度是针对九品中正制度的。根据所学,九品中正制度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的实行改变了了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以考试成绩的来选拔官员。C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演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