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苏州丝织业“机匠”“听机户呼织,计日取值”
B.制瓷、纺织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D.商品经济发展,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因此体现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的主张,与法家相符,因此选A。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历史的重点难点,在历年高考命题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且命题方式也相当灵活多样。复习中要关注“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重要主张,并能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用“自相矛盾”的寓言来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韩非子
C.庄子
D.荀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国家分裂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政治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急遽大变革和大动荡时代,代表各种阶级利益的诸子百家学派纷纷涌现,他们从维护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纷纷提出自己变革社会的主张,彼此之间相互诘难,“百家争鸣”局面由此出现,所以答案选A,B项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C D两项是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据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现象。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春秋时冶铸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奴隶主的生活日益奢侈
C.春秋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天子与诸侯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