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儒家强调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和刑杀;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反对过多的扰民;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CD三项都是为民而鸣。法家思想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为君主而服务的。故选B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战国百家思想是考试的重点。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学生需要把握。与此相关的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这是因为处在我国小农经济的产生阶段,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黄宗羲是生活在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故选C。A项错误,两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B项错误,两者都谈不上对社会规律的把握;D项错误,二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思想的类型,而是是否适应当时的形势的问题。
考点:战国法家思想和黄宗羲的思想
点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为当时的各国诸侯所采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君主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了,因此出现了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正名
D.“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也可用排除法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一感叹反映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出自《论语·八佾篇》。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因此A符合。BCD三项虽是孔子的主张,但与材料本身意思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孔子:
(1)历史地位:大思想家、大 教育家,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 仁 ”。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在政治上:
A. 强调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 克己复礼”。(思想的保守一面,站在保守奴隶主的立场)
C.主张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3)教育方面:
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内容。四个选项都属于孔子的思想内容,选项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选项B体现了孔子的重民思想,选项D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均是孔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选项C属于孔子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反对变革,故选C项。
考点:孔子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但是也重视等级秩序;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