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
……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年9月15日)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
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
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展;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 结合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制定的?这部宪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6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要内容。(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和目的。(6分)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6分)
参考答案:(1)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3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分)。
(2)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4分)
(3)依据:在历史上,我国个民族相互杂居,相互同化、相互影响(2分);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2分)。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17至18世纪、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确立。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 以上材料均摘自《经济全球化趋势》
问题:(14分)
(1)结合材料,概述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述“经济全球化”。(8分)
参考答案:(1)(6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国际组织的广泛建立;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协调;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跨国公司的发展等(以上任意一点2分)。
(2)本题评分要素:观点2分、史实4分、论述2分,共8分
参考:观点(2分)——从形成因素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过程特点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从后果影响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和地区发展之间差距”;从应对策略分析,如“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反全球化运动并非明智之举,应加强协调并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并展开评价即可2分)
史实(4分)——根据材料,对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的史实进行概括。
论述(2分)——需对应以上核心观点,结合材料,史论结合。
本题解析:第(1)问结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级阶段特征,工业革命的进行及带来的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等归纳概括解答。第(2)问要注意:1、认识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知道西方发达国家爱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受益者。3、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全方位的挑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主要体现了下列哪家的思想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的观念,“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是培养品格高尚的人,和谐人与人关系,这正是儒学的一个主题内容。“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明人要知恩图报,这同样也是一个正直与善良的人应该做到的,也是儒学塑造人品格的一个方面。墨家主张“兼爱”,不涉及塑造人的品格问题。道家主张无为,与题意无关。法家主张法治,所以也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C.耕织分离改变了资源流向和配置
D.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加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造成国内手工业者失业,传统的手工业开始衰败,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关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国内资源流向,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C不选;材料反映了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形式,没有反映其侵略的进程,故D与材料不符。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2年,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纸币的正面都有窗户和走廊的图案。这一现象表明
[? ]
A、欧盟向所有国家开放
B、欧盟成员之间的开放、团结与协作
C、欧盟政治一体化实现
D、欧盟重视宣传历史上的著名建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