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以下评价,适合康熙帝的是
A.从谏如流,知人善任
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C.缔造统一,创立新制
D.述而不作,万世师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流行语往往反映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不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放卫星、超英赶美——大跃进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文革时期”
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A表述不对,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因此选A。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某领导人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下列实践与该领导人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1950年土地改革
B.大跃进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中,某领导人所说的“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实际上强调了纠正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而纠正这一错误的正是“八字方针”的实施,即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谈到了争取持久和平的三项原则:建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军事实力;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依照这些原则,美国
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B.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C.和苏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D.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初期,而且是援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B是在1953年,时间不符;C与当时美苏冷战、争霸局面不符;D符合题意,联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因此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一度遭受了很大的挫折,直至80年代中期才又见曙光。90年代初,欧共体国家看到实现“大欧洲”梦想的天赐良机,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成立。“启动”的最关键环节和“看到实现梦想的天赐良机”的原因,分别是指?(?)
A.欧洲经济的恢复;苏联帝国轰然坍塌
B.法德积怨的化解;欧洲政治格局剧变
C.新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美元体系的崩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