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生平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崇洋媚外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社会上崇洋媚外现象。所以选C。
【题型选择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
材料一 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问题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问题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问题1: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
问题2: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夫提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问题3: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引起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
①西方强烈的侵略
②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有识之士的推动
④西方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外在的,如①④;也有内在的,如②③;有主观的,如③;也有客观的,如②。故全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
A、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