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的场所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D.以知识经济为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企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历史史实的能力。早在1978年我国安徽、四川首先试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不久全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农村。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农业产量增值反映的是对内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到21世纪初,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确立,所以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点评:本部分知识,从考查题型看可能有大的拓展,因为本专题内容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命题的常见形式。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政治中有成功也有失误,这是考查的重点。要注意本部分知识的总结和比较,尤其是党领导进行的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这都将是考查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其本质区别在于
A.开放的对象
B.开放的方式
C.开放的前提
D.开放的区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是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逼下被迫开放的。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在中国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实行的。两者开放的重点对象都是西方国家;方式也是一样的,即允许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等;开放的区域也是以东部地区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不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C.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遭遇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左”倾错误,盲目追求“一大二公”,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C。A项错误,中国的大跃进运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错误,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D项错误,并非二者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