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得到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保护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的根源是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A。
考点:英国的《航海条例》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此后的100年间,广东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对此理解错误的有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乾隆时期开始设立广州十三行
③十三行是政府设立并经营的对外贸易机构
④十三行成为清政府海关收入的主要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由材料可知,广州十三行的设置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处对外开放,故①③两项正确。广州十三行是在1686年设立,而且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②错误的。材料“此后的100年间,广东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体现了④是正确。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
A.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
B.实行以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国家对人身控制的松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租庸调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下的田是按人口来分的,而征收租、庸、调的依据就是人丁,这就说明租庸调制主要是“以丁计税”。“租”和“调”是实物地租,“庸”是指可以纳绢和布代替徭役。因此,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并存。这种地租形态是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表现。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就是为了严格控制农民,以增加财政收入、保证兵源。所以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形势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C.中共“八大”刚刚结束
D.一五计划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理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