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清朝的皇帝”
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做出的打分评价

注:“统驭”指治理国家的能力,“机遇”指国运等。
问题(11分)
(1)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在表中评价,你认为他的统驭一项应可以位列哪一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3分)
(2)康熙帝在九位皇帝中排名第一,你认为原因有哪些?(3分)
(3)根据所学推断作者给道光“机遇”和“统驭”打“下”的含义是什么?(2分)
(4)为改变光绪时期“机遇”下等局面,中国社会各种势力做了哪些努力?(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表现为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一步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旨在考查考生辨析选择能力。题干强调“八大”最主要的贡献,D项不是其内容,A、B、C三项虽然都是其贡献,但结合所学知识和课本可知,后来出现“左倾”错误直至文化大革命正是由于对国内阶级矛盾的错误估计,所以B选项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应该是最主要的,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在对建国后物资票证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B.体现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C.说明当时物资供应比较匮乏
D.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退出历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伴随着改革开放,生活物资的逐渐丰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票证逐渐退出了市场。因此ACD都表述正确,B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点评:解答否定型选择题,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天的故事》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的故事。下列事件发生在1979年的有: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④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在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批准的;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是在1984年。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1979年的重要的事件。70年代是中国大变革的时代,前期文革运动,后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缓和化以至于最终建交;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国政府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的取得
C.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削弱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选择根本原因,一般要考虑经济因素或者综合国力,分析选项,A和D都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某一方面的体现。C项强调的是外部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项明确表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是考查学生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我们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以本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