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9年11月,安徽小岗村村主任沈浩去世,胡锦涛总书记致慰问电。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率先
A.撤销生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土地私有制
D.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秘密签订协议实行土地承包给个体家庭经营的模式,这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与小岗村的改革不符,C项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
点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从题干引文及“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可知是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阐述,依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引文说明了包干到户的优点,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的说法不合“1978年”的历史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到1977年,农民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中国实行:
[?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运动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D.南巡期间的讲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和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⑴材料表明,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别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西方领先于中国的主要原因。(3分)
⑵结合所学,扼要指出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2分)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概括说明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3分)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 ( 6分)
参考答案:⑴本质差异: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处于农耕文明阶段(或近代化社会与传统社会)(2分)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然科学的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3分)
⑵沉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上升: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2分)
社会因素: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使更多先进青年走上救国道路;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短暂春天)“实业救国”成为热潮;中共诞生,为反帝反封而奋斗。(3分)
⑶70年代中后期: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进入世界经济体系中;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与国际市场相适应;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