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成员以着装特点对清末各派的主张进行描绘,其中“内穿西装打领带,外着传统衣衫”描绘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3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时期的_工业建设减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2分)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要性。(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正确的方针保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生产关系改革的促进(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1分)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等).(1分)
(2)“缺点和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分)
理念:既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又要破除对苏联的迷信;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2分)
(3)国际因素: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贸组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重要?力量。
国内: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潮流的必然要求.(2分
(4)党和政府的决策;基本国情;国际形势的变化等.(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根据图表重的建设成就可判断出是一五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原因主要包括正确的方针保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关系改革的促进(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等).第2问苏联建设的缺点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由此的出毛泽东的理念就是吸取苏联的教训,不走歪路。第3问中国入世的必要性需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第4问提炼概括,主要归纳三段材料,材料一党和政府的决策;材料二基本国情;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点评:本题考查点较多,既有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又有对教材知识的灵活运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就也有失误,但总体上是向上向前发展的,这反映出当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观察下面嘉庆、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区家庭规模户均人口比较表(部分)。
时间?省区
| 直隶
| 山东
| 山西
| 浙江
| 江西
|
嘉庆二十五年(1820)
| 5.67
| 6.91
| 6.83
| 6.08
| 5.73
|
宣统三年(1911)
| 5.15
| 5.49
| 4.82
| 4.25
| 4.94
|
关于表1中变化的主要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
C.国家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 D.近代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题干反映的信息是嘉庆、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区家庭规模户均人口数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而这一时期全国人口总数是上升的,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在于全国户口总数的增加,这必然是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原有家庭中独立出来,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D两项与题干现象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火车给中国的政治、经济甚至思想文化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却未因此减缓。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