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道德经》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人文精神
B.民本思想
C.天人感应
D.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从材料“文明以止,人文也”“惟人,方物之灵”“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可以看出,这些材料都强调了人的作用,重视人的地位,所以体现出的是人文精神,故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文中的“信念”源自(?)?
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
B.分封制的影响
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
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
A.议会
B.总统
C.总理或首相
D.大法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代议制的核心是议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7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前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4分)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三? 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4分)
材料四?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②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孤立新中国;③两大阵营的形成。(每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2分)
作用:①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②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③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每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2分)
(2)背景:①5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②1955年,万隆会议成功召开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4分)
(3)有利: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关键:台湾问题。(2分)
(4)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入,综合国力增强;②思想观念更加开放;③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④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⑤民众心态趋于理性。(3分,每点1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本题解析:(1)题干反映新中国初期外交范围主要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应从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环境两方面分析归纳;作用则应从打破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来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角度归纳。
(2)解答本题须抓住时间信息与第三世界国家这两个关键信息。本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的知识点,其背景应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亚非会议相联系。
(3)本问考查新中国70年代的外交成果。关键信息:“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抓住时间信息,结合关键信息的两个重要史实进行分析。有利因素列举70年代重要的外交成果即可;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则从美国的一中一台和台湾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的两个重要事件说明是台湾问题。
(4)本问以体育事业的发展折射中国的发展。变化依据“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体操亡子”、“郎平依然为国争光”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原因则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所示,该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始乃一通焉。”但罗马帝国的史书及其他西方史书中都没有记载此事。下列推断中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

A.该书的史料有误,是一部“伪作”
B.罗马帝国不屑与中国交往
C.有人冒充使者以求利益
D.汉桓帝为美饰自己而编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中欧之间的交往,特别是官方大使级别的交往,应是重大历史事件,中欧双方史书都应当记载,但罗马帝国的史书及其他西方史书中都没有记载此事。据此推断,最符合逻辑的解释只能是有人冒充使者以求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