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2l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宣扬的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揭露人类的高尚品德。意图: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2)反驳: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3)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概括一战中“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由:①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②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方式:“劳工参战”。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
(2)特点:来地广,人数多;主要从事战争勤务工作;报酬低;死亡率高;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表现出色。作用:成为中欧之间文明传播的使节;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赢得战胜国的地位并为后来收回一些国家主权提供了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美·威尔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可知①出现在1914年8月,格雷目睹德国大使对法国总理宣读宣战声明;②出自1897年德国外长皮洛夫宣言;③1919年,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发表了上述言论;④1916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上述参战宣言,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②①④③,答案选C。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所示为一战前夕的巴尔干半岛,当时这里一度被看成是“欧洲的火药库”,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巴尔干半岛出现了民族运动
B.巴尔干地区各国扩张各自的势力
C.巴尔干半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D.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各国争相在此扩张势力,战争一触即发,故此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库”。虽然C项也是原因之一,但题目问的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的对外目标是

漫画《大肚德国容世界》
A.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B.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C.对外殖民扩张,称霸全球
D.发展工业成为“世界工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片和图片的注解可以看出德国的目标是进行殖民扩张,成为全球的霸主,故选C。A项与题干《大肚德国容世界》不符;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明显相反;D项错误,19世纪英国为世界工厂,20世纪美国的发展走在了前列。
点评:德国在近代的统一是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的,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大量的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传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野心不断地膨胀,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在德国扩张政策的推动下,世界相近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