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史事,他们共同参与的是
A.撰写《共产党宣言》
B.为第一国际起草《成立宣言》
C.发表《法兰西内战》
D.指导和推动第二国际成立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自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在毛泽东的每一个“逢十”整数诞辰,都会举行高规格座谈会或纪念大会,时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会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从1983年以来,领导人的每次讲话各有侧重。
1983年,胡耀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继续推行他晚年错误的一套”、“担心公开揭露他的错误会造成信任危机”、“把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因晚年失误而一笔勾销”三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从1993年开始,每个整数年份的毛泽东诞辰纪念大会,领导人讲话都会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每一代领导人都会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表述。1993年,江泽民在前述表述的后面加上了“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2003年,胡锦涛在江泽民讲话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2013年习近平的讲话,叉新增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新表述。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性贡献。(9分)
(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毛泽东的基本原则。(6分)
3、判断题 中华民族是个富于理论思维的民族,在上世纪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些最具指引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人物
| 旗帜
| 道路
| 成果
|
孙中山
| ?
|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道路
| ?
|
毛泽东
| ?
| ?
| ?
|
邓小平
| 马克思主义
| ?
|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
|
?
材料?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
(2)据材料回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怎样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第一步,政治上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专政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经济上,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工商业归这个共和国国家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将毛泽东上述思想的重要观点提炼出来,逐条列出。
(2)综合你所列出的观点,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是“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摘自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二 日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摘自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
图一?图二
图一是1985年9月23日。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图二是1997年3月3日。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观点的关系。
(2)材料一与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思想路线?邓小平对这一路线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图一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是否符合实际?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4)根据图二分析,邓小平去世后,继任者为“下一个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