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中国人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选项,A和C都没有全面概括题干现象,排除A和C。题干描述袁隆平和王乐义科技带头影响时都是从全国人民的角度阐述的,不单纯是才农民角度阐述,所以B说法错误,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全面理解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二战后,欧洲联合与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一愿望是建立在惨痛的历史教训基础之上的,这里的历史教训指的是?(?)
A.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B.自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
C.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
D.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特别是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帝王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
(1)下面的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的浓缩概括:A.“知人善用,开明开放”;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三位帝王相对应的上述评价,并各举一例加以证明。其中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11分)
(2)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4分)
参考答案:
(1)唐太宗对应A(1分)。举例: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答对一点即可)(2分)。
康熙帝对应B(1分)。举例: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答对一点即可)(2分)
秦始皇对应C(1分)。举例: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答对一点即可)(2分)
新特点: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分)
(2)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历史潮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各个帝王的贡献回答即可,秦始皇主要是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太宗主要是政策开明,对外关系良好,开创贞观之治;康熙皇帝主要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联系所学举出具体的事例即可。康熙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新特点,要联系当时的世界大势来考虑,当时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开始殖民侵略,故新特点为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第(2)问,在评价封建帝王时,要做到,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三、坚持生产力的标准为最根本标准,四、坚持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避免英雄史观。
点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注意做到三点:第一,了解这些历史 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第二,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第三,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D.自然经济所占成份微不足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类题型要读懂图,再通过数据比较了解关键信息,进行解答。从图中可以了解到187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境内工业的工业资本中所占比例中外国资本占一半以上,其次分别是官办和官商合办资本、商办;而其工业企业数中外国人办企业依然占绝大部分,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数是最少,商办企业数居第二位。因此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等相比,具有规模小、资金少的特征。故选B。ACD项材料均未交代。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传统的封建势力和封建传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的阻碍因素。除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外,还有外国资本的挤压,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资金少、技术薄弱的缺点始终伴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的衰败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
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小苏州到小上海,上海于20 世纪 20~30年代获得发展。因上海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并程度更深。故选C。内河航运的衰败影响最深的是长江沿岸的城市,而非上海;B项错误,在近代民族工业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很薄弱,不足以支撑一个城市的繁荣;D项明显错误,说法太绝对。
点评: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由此开始,这也使得中国近代的城市得到一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